近年来,“低空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常用于航空器的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还涉及低空飞行技术在交通、物流、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在消防救援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6月10日,内蒙古低空经济示范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无人机演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行。
“上午9时30分罕台镇演练场发现浓烟,疑似发生‘火灾’!”
“监控中心收到烟雾传感器警报,灾情侦察无人机紧急升空,赶往火灾发生区域。”
演练现场,无人机垂直起降无依赖,接警后30秒升空,1分钟内抵达百米火场,通过可见光+热成像双镜头穿透浓烟,实时回传起火点坐标、人员滞留区域及建筑结构受损情况,为地面指挥提供“上帝视角”,让救援部署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搭载微型灭火弹或多旋翼水基喷射系统的无人机,可直接抵近200米内的着火窗口、空调外机平台等传统设备盲区,单次覆盖面积达50㎡,配合地面水炮形成“空地协同”,将初期火灾压制效率提升70%,避免火势沿外墙幕墙垂直蔓延。
“无人机在内蒙古主要用于矿山安全检测、化工检测、消防救援和公路环境保护等,尤其是在消防救援中,在600℃高温、能见度不足5米的极端火场,无人机替代消防员执行高危侦察任务,避免因金属结构变形、玻璃幕墙爆裂等突发危险导致的人员伤亡,真正实现‘机器上前线,生命保后方’。”内蒙古低空经济示范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指挥赵金龙告诉记者。
如今,无人机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已实现从单机作业到集群协作、从单纯航拍到全要素参与的跨越式发展。为应对城市高层、森林草原等多类型火灾及突发险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刘晓祺
旗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